上海都市网   
当前位置:上海都市网上海新闻地方新闻
日期:2018-06-11 14:18:45  来源:本站整理

探秘三沙:走进中国最南端学校

  中新网三沙6月10日电 题:(新时代·幸福美丽新边疆)探秘三沙:走进中国最南端学校

  记者马学玲 李宇凡

  “对于来三沙支教的决定,我此生无悔。”面对诸多媒体,1990年出生的熊海龙这样说。

中新网记者马学玲摄" src="http://i2.chinanews.com/simg/cmshd/2018/06/10/b1f8aa2c032042949f36caa746ef60ac.jpg" title="图为三沙市永兴学校外景。中新网记者马学玲摄[/img]
图为三沙市永兴学校外景。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摄

  熊海龙所在的学校是三沙市永兴学校,位于海南省三沙市永兴岛,2014年6月开工建设,2015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,是一所集幼儿教育、小学教育及成人职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学校,也是中国最南端的学校。该校建成投用,结束了三沙市没有学校的历史,也给岛上居民解决了子女入托、上学等实际问题。

  6月9日,参加“新时代•幸福美丽新边疆”网络主题活动海南行的记者,一走进三沙市永兴学校,就被墙上张贴的教师名单所吸引。与其他地方学校情况有所不同,这里教师的任期多是半年左右,熊海龙属于第五届,主教一年级和三年级的科学和体育。

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摄" src="http://i2.chinanews.com/simg/cmshd/2018/06/10/e663fc430d4748bdae0c955df70574e9.jpg" title="图为三沙市永兴学校墙上张贴的教师名单。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摄[/img]
图为三沙市永兴学校墙上张贴的教师名单。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摄

  包括熊海龙在内,目前,该校有支教教师8名,幼儿部及小学部学生共25名。而自学校成立以来,已有近40名教师曾在或正在这里支教。

  学校校史馆显著位置以《无私奉献——支教教师》为题写到:远离都市,远离繁华,选择到三沙永兴岛支教的每一位老师都应该被记住和书写,他们的到来,为每一位求知的孩子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和积极的态度。他们用行动诠释了“有一种爱是无私奉献”。

  熊海龙的人生故事,就是对这段话的生动注解。他2015年从海南琼台师范学院毕业,因身怀初心及对三沙的向往,2017年毅然报名前往三沙市永兴学校支教。

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摄" src="http://i2.chinanews.com/simg/cmshd/2018/06/10/29fc1242a4404b56aa9e15ed83d6b769.jpg" title="图为三沙市永兴学校一角。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摄[/img]
图为三沙市永兴学校一角。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摄

  他说,自己当年是“先斩后奏”,报名成功后才告诉父母,父母从当初的不解到后来的支持。对于来三沙支教的决定,熊海龙表示自己此生无悔。

  “因为我从小就是海南生、海南长,所以很热爱海南这片土地,我也比较了解当地的情况。能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、知道外面的世界,我觉得这是我们教师应该去做的,也是我自己的一个初心。”

  据熊海龙介绍,学校尤其重视孩子对外面世界的了解,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。

  为此,该校不定期邀请岛上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等方面讲座。此外,还与北京、山东等地一些学校合作,给学生进行远程教育。

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摄" src="http://i2.chinanews.com/simg/cmshd/2018/06/10/6421554c942943b6b6a1f5b8b1818b78.jpg" title="图为三沙市永兴学校学生水粉画作品《起航》。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摄[/img]
图为三沙市永兴学校学生水粉画作品《起航》。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摄

  学校特意开辟出“学生绘画作品区”等场所,展出学生们的绘画、手工等作品。该校2周年校庆之际,当时三年级学生胡楚涵用水粉画的形式,创作了名为《起航》的作品,画面中,“三沙一号”行进在蔚蓝海面上,水下不乏鱼类等生趣。

  虽然是星期六,上幼儿园的高元威还是跟着妈妈顺道来了趟学校,这名调皮小男孩一刻不停地嬉闹着,不时还把书包倒扣在自己头上找乐子。

  与高元威母子一同来学校的一名女士表示,大家都比较熟,所以把孩子交过来这边上学,家里人都很放心。

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摄" src="http://i2.chinanews.com/simg/cmshd/2018/06/10/e7f35403a2a7476aa796aec823bb06a8.jpg" title="图为在三沙市永兴学校接受幼儿园教育的高元威。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摄[/img]
图为在三沙市永兴学校接受幼儿园教育的高元威。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摄

  近一年的支教生涯,让熊海龙与这座小岛、这所学校、这些孩子们也紧紧地连在一起,彼此间有着浓浓的情感。用熊海龙的话说,他们不仅是师生,更像朋友、家人,晚饭后一起散步,放学后一起游戏。

  如今,支教期即将结束,熊海龙也陷入了纠结,一方面是对孩子们的不舍,另一方面是自己已到了该娶妻生子、照顾父母的年纪。他表示,自己还要考虑一段时间,这期间会听从内心、不忘初心。(完)



免责声明: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,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.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,请联系编辑删除.

Tags:

作者:Admin
友情连接
Copyright © 2012-2024 sh.kcties.com 上海都市网. All Rights Reserved .
邮箱:1837655332@qq.com